三味小说网

第七章 用文化自信恢复四夷馆旧制 (第2/5页)

天才一秒记住【三味小说网】地址:www.ourshanwei.com

这种贺表一般没有甚么可读性,因为各国进来的表文都是由四夷馆的译字生翻译完毕后,再由礼部主客司逐字逐句校对审核过再呈上来的。

其严苛谨慎堪比蒙元时对出版图书的三审三校,绝对不会出现任何政治错误。

当然了,即便有政治失误,只要外臣操作得当,皇帝也不易发觉。

譬如朝鲜战争时,明朝使臣沈惟敬就因与丰臣秀吉谈不拢议和条件,而与小西行长合伙伪造了一份丰臣秀吉的《关白降表》。

结果直接导致明日议和完全流产,丰臣秀吉在发现自己被明使欺骗后,又命麾下各将再侵朝鲜。

朱翊钧思及至此,看向手中贺表的目光不禁变得沉郁起来。

从古至今,中外交往都离不开翻译,史书中记载远方之国“重译来朝”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

而大明几个外交机构中,只有四夷馆才是中国真正意义上培养翻译人才的所在。

而明朝对翻译人才的培养也不能不谓重视。

明初设立四夷馆时,由翰林院直接管理,从国子监生中选拔人才学习翻译。

到了宣德元年,朝廷甚至允许四夷馆在国子监生之外兼选官民子弟诵习夷字、充当译生。

弘治以前,四夷馆曾由内阁委官提督,译字生甚至能有机会被选入内阁办事、升任高官。

但到了弘治三年以后,朝廷便规定译字生通过学习后只能充当专职翻译官,不许别图出身,考校九年后,方可授序班职事。

这一政策改变了明初译字生科甲一体的出身,随后逐渐沦为杂流,即使馆中有表现优异者,升转任职亦皆在鸿胪寺。

这一变化导致了明朝学习外文的翻译人才质量逐步下降。

到了晚明,西方书本与技术的翻译和校对还是要靠徐光启、李之藻这样正规科举出身的士大夫。

但是从皇帝的角度来看,明中期开始对翻译人才选拔标准的变化也是为求统治稳定的一个体现。

四夷馆的译字生虽然是国家外交翻译的后备人才,但是在日常翻译过程中,他们往往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末世萌兽横行 离婚后的大佬生活 家庭欲火(H) 星云战 当年万里觅封侯 西游从满级唐僧开始 白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