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三味小说网】地址:www.ourshanwei.com
让皇帝亲自研究决断。不然,政事堂的意义何在?皇帝皇后只指出方向和大概,抓住纲就成。相对细化的执行方案,当然要宰相们决断。
否则的话,皇帝会有多忙?
再英明的君主,一忙起来就会出纰漏。
林必举出列道:“陛下,娘娘,全国推广种植殷洲作物,娘娘称之为副粮。那么,这副粮多达数种,征起赋税来颇为麻烦。请旨,副粮是征税还是不征税?”
崔秀宁和李洛都是一愣。他们倒是没有想到这个。
是啊,这红薯等庄稼,是征税还是不征税?
这些作物,大多用的都是不适合种植主粮的荒地,又是好几种,怎么统计呢?
而且,主粮是硬通货,吃不完的肯定能变现,朝廷必定会收购。可是这些副粮,朝廷不可能会收购,变现很难,朝廷难道征收实物?
要是征收银圆,那就是变现的加税了,不符合大唐国策。要是征收实物,朝廷要这么副粮干什么?又怎么储藏?
副粮是补充主粮的。有了副粮,百姓的食物不但更丰富,主粮也能消耗的更少,就有更多的主粮卖给朝廷。
崔秀宁想到这一层,顿时露出微笑。
她心中有数了。
不征副粮的税。
但是不征这个税,朝廷也能多一份收入!
为什么?很简单。
有了副粮,能养殖的家禽也多了,农户不光生活改善,也能剩下更多的主粮卖给朝廷。
遇到丰年,农户完税之后还能有小半的粮食出售。要是年景不好,完税之后就没有多余的粮食卖,自己能吃饱就不错。要是遇到灾年,那不但自己吃不饱,税都交不上,甚至还需要朝廷赈济。
而在古代,就算水利设施搞得好,因年景不好而歉收的年份也比较频繁。这就导致,即便这几年大唐兴修水利,大力恢复农业生产,可农户能出售的余粮却始终不多。
粮食安全仍然达不到李洛和崔秀宁的要求。朝廷的粮食专卖收入,也增长缓慢。
就说眼下,酿酒业等需要粮食的加工业还没有完全放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