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三味小说网】地址:www.ourshanwei.com
京西六路财赋,应办鄂州、江陵、襄阳、江州驻札大军四处,及十九州县分屯兵”,王象之:《舆地纪胜》卷六六《鄂州•监司军帅沿革》,南京: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影印道光二十九年惧盈斋本。]巨额的粮草经由江汉水道输入鄂州,中转各地,主管其事的总领所理应设在鄂州城西的大江边上较为方便。
如前所述,宋时鄂州城已有平湖、汉阳、竹簰三门,武昌门是否城西第四门?笔者以为否。一个基本的依据在于明代武昌府城之西门仅为平湖、汉阳、竹簰,三者的相对方位,据《湖广图经志书》卷二《江夏县图》可见,汉阳门在正西,平湖门在汉阳门以南,竹簰门又在平湖门东南。明代城西三门是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周德兴“增拓修筑”、武昌城扩建为九门后的情形,九门的基本格局一直维持到清朝后期,其间经历了“嘉靖十四年都御史顾璘重修”,“皇清总督祖泽远增修,雍正六年重修”。雍正《湖广通志》卷一五《城池志•武昌府武昌府城》。同卷所绘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江夏县图》,九门情形清楚可见。]宋代鄂州城的规模不如明清时期,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城西设置四门。进而一步,将武昌门与黄鹤山、黄鹤楼的关系,对照汉阳门与同山、同楼的关系,不难看到,《舆地纪胜》中的“武昌门”与《入蜀记》中的“汉阳门”基本一致,此二门很可能是一门二名,换言之,明代初年的武昌城西门有三,很可能是沿用的宋代布局。
鄂州城依山傍江,建筑城垣,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圆形。
城内有子城,由原夏口城而来。《舆地纪胜》卷六六《鄂州•景物》“夏口城”条:“子城本名夏口城。……张舜民《南迁录》云:鄂城子城,与润州子城、金城、覆舟山城、武昌吴王城,制作皆一体。皆依山附险,周回不过三二里。乃知古人筑城,欲牢不欲广也。”宋时期,鄂州子城的城垣已“缺坏”,《入蜀记》第五,《陆游集·渭南文集》卷四七,第??页。]但名称一直保留下来,至明代仍有,《大明一统志》卷五九《湖广布政司•山川》:“黄鹄山,在府城西南,一名黄鹤山,旧因山为城,即今万人敌及子城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