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三味小说网】地址:www.ourshanwei.com
义尤为重大”。
“因为根据科学家们这几年的观察,他们一致认为,70%以上的沙尘暴的扬尘是来自裸露农田,生态效益就是说减少风沙。”
孙长保还说:保护性耕作方式可以减少地表径流量50-60%,减少土壤流失80%左右;可以增加土壤蓄水量16-19%;提高水分利用率12-16%;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粮食产量13-16%;降低作业成本20%左右;减少大风刮起的沙尘暴60%左右。孙长保告诉记者:“目前青海省保护性耕作逐渐步入了良性发展状态,已经在10个县推广免耕播种面积20万亩。”
2月24日,记者在合阳县坊镇坊西村的1500亩保护性耕作示范方田中看到,绿色条状的麦田色正、苗壮、分蘖旺,一点不显旱象。
天气越旱,保护性耕作的优越性越突出,这是渭北农民的基本评价。在130多天持续干旱的情况下,常规播种的麦田苗弱、苗黄,大多小麦已降到三类苗,而保护性耕作的千、万亩方田大多数仍保持在一二类苗,对比非常鲜明。
保护性耕作是与传统耕作完全相反的模式。采用机械方式进行秸秆还田覆盖,不犁地,直接播种,隔3年深松1次,以利于土壤蓄水,减少蒸腾。农业专家认为,该模式是北方克服干旱制约,发展循环农业最有效的方式。我省渭北小麦占全省面积近1/4。在一年一收的旱作区,去年保护性耕作的麦田达75万亩,分布在渭北20多个县区市。韩城龙亭镇城北村的老农徐金福告诉记者,在今年罕见的干旱天,保护性耕作对比效应格外突出。记者从省农机局获悉,在渭北一年一收的旱作区,与前年比较,全省新增保护性耕作面积达18万亩。
该模式的抗旱性能非常明显,千阳新西村刚测定的小麦保护性耕作田,从地表到下面20毫米的水分含量达%,高出传统田1—2个百分点。韩城城北村该模式的小麦单株分蘖、次生根发育也非常明显,比传统田高2—4个和4—5个。
小麦保护性耕作的增收节约原理与陕西省著名旱作专家李立科的秸秆覆盖学说不谋而合,两者都充分利用黄土高原绵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