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三味小说网】地址:www.ourshanwei.com
不说,心里总会以为是朱棣功高盖主,朱允炆这是在效法太祖,为了江山稳固,大杀功臣名将。
朱高炽曾经劝朱棣不万万能杀方孝孺,说方孝孺是天下读书人的领袖。杀了方孝孺,读书人就断了种,永乐一朝就没人参加科考为国效力了。
如果说方孝孺是文气的风向标,那么朱棣,就是武勋的领头羊,没了朱棣,武勋的精气神就会受到挫折,大明那些手握重兵的将领就会每天只想着如何不引起皇帝的忌惮,甚至于说句不好听的,不敢立功!
功高则有杀身之祸。
长此以往,文盛武衰。
武勋可是大明的脊梁骨,武衰,则大明永远没法直起腰杆!
这可不是无稽之谈,永乐一朝,尚有五征漠北,打得大草原望风而遁。
等到朱棣死后,大明的武备便越来越松弛,继位的仁宣二宗,都厌倦了战争,自此大明文盛武衰,等到土木之变,大明便彻底走了下坡路。
现在的朱棣,对于朱允炆的威胁已经在朱允炆的重重安排下降到了几乎微乎其微的地步,他朱允炆,又为何容不下一个朱棣呢?
时过境迁,朱棣就算再怎么想造反当皇帝,他还反的起来吗?
造反需要大义,他朱棣能打出什么旗帜?
打不出旗帜,朱棣贸然造反,就算他手下有一大批忠诚与他的将领愿意跟着他反,那,四万燕王卫呢?
燕王卫只是戏称,人家是正儿八经的北直隶经制之兵,归北直隶都指挥使统领,朱棣,只不过是以亲王之尊代领统帅之事,他自己的燕王亲兵,不过一万人,即使他在顺天协调九边,这也是因为有朱元璋钦定而已。而不是他自己威望已经高到可以统帅九边、漠南。
这四万人,领的是南京的饷银,吃的是正儿八经的皇粮,朱棣造反,他们凭什么跟着朱棣一起?
就靠着这些年出生入死的交情?就去冒着诛三族的风险谋逆?
历史上,朱棣谋逆,举得旗帜是靖国难、清君侧,理由是朱允炆听信齐黄二人谗言,滥杀亲王,他朱棣起兵,是符合太祖所定之皇明祖训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